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长期护理险”突围

编辑:东南三拐 发布于 2022-09-18 21:00:20 共3611人阅读 分享到
文章导读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是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根据《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预计到2025年我国失能总人口将上升到7279.22万人,2030年将达到1亿人。随着失能、失智人群规模持续增长,以及“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影响,社会化护理需求正出现爆发式增长.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是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

根据《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预计到2025年我国失能总人口将上升到7279.22万人,2030年将达到1亿人。随着失能、失智人群规模持续增长,以及“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影响,社会化护理需求正出现爆发式增长。

9月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未来中国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将在2040年达到近6.6万亿元。同时,预计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在2040年达到3.8万亿元。

作为在被保险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年老失智失能时,能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情况到底如何?未来又能否解决如此大的护理保障缺口?

保障缺口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分为社保型护理保险(以下简称“社保长护险”)、商业型护理保险(以下简称“商业长护险”)两类。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于2016年开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彼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选择上海、成都等14个省份的15个城市作为国家首批长期护理险试点城市,探索建立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老人基本护理需求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被视为“社保第六险”。

据悉,长期护理险试点体系主要是由各地方医保中心主管,负责政策制定、基金统筹管理、业务执行机构监管等,并与民政部门协同对定点护理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监控。社保长护险采取跟随基本医疗保险的原则,参保对象包括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仅小部分试点城市现阶段只覆盖了城镇职工。

2020年9月,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37 号),新增了北京、天津等14个省份的城市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

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自2016年首次展开试点以来,截至2022年3月底,社保长护险试点覆盖了49个城市。截至2021年底,社会长护险参保人数超过1.4亿人,但累计享受待遇人数仅有160万人。

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长护险方面,尽管已经发展数年,仍存在保费规模较小、产品数量少、特色不足的特点。

据统计,从参与的市场主体来看,截至2022年6月14日,41家保险公司正在销售商业长护险产品共114款,其中32家寿险公司推出42款产品,6家健康险公司推出66款产品,3家养老险公司推出6款产品。总体来看,在当前整个健康险市场近5000款产品中,商业护理保险占比不足2%,产品数量较少。

从产品保障责任上看,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将以重疾和意外导致的失能或失智为给付条件,体现护理责任。第二类是万能型产品,更偏向理财性质,护理保障责任较弱。换句话说,当前绝大多数产品仅提供护理金给付责任,未能提供更能彰显产品价值和特色且更符合失能失智人群需求的护理服务,可替代性较强。

根据同业交流数据,2020年人身险公司长期护理保险保费收入约为123亿元,仅占健康险保费的1.5%左右,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较小。

而与上述相对应的,则是长期护理保障缺口扩大的困境。

《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约为9217亿元,约相当于长期护理服务保障需求的65%。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趋势性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预计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3.1万亿元,并在2040年达到近6.6万亿元,约相当于当前水平的5倍。在基准假设下,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将在2030年和2040年分别达1.9万亿元和3.8万亿元。

同时,从保障对象上看,当前绝大部分地区长护险的保障对象为重度失能或失智的老年人, 90%的试点城市并没有覆盖中度和轻度失能人员。保障范围主要以基本生活照料费用为主,兼顾基本医疗护理费。从待遇给付标准上,长护险支付偏重于居家护理,并且各地通过设置不同的失能护理等级来细化给付标准。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49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中,各城市之间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人员范围划分设置不同,部分城市仅限于城镇职工,例如潍坊、济南、日照,一些城市增加了城乡居民医保的参加者,只有极个别城市涵盖了新农合的参保人。很难确定目前的参保人员已经覆盖了试点范围内全部需要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人。在服务内容方面,很多城市将长期护理保险的给付或是服务集中于医疗护理,对于失能人员的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项目亦存在明显不足。

“叫好难叫座”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不管是社保长护险还是商业长护险,其发展均面临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社保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渠道主要有单一渠道和多元渠道两种方式。单一渠道是指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的筹集方式只有一种渠道来源,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为依托,其资金来源主要从职工基本或居民医疗保险的缴纳基金中划拨,即个人和单位无需额外缴费。多元渠道是指筹集方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渠道来源,各试点城市可以分别根据其实际情况在个人缴费、用人单位缴费、医保基金划转和财政补贴等筹资渠道进行相应的组合或配合。

多位保险专家表示,从地方实践来看,绝大多数试点地区通过优化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个人缴费等途径筹集资金,初步建立了多元筹资机制。但是,从资金来源和筹资结构来看,还存在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总的来看,医保基金占比较高,个人缴费占比较低,没有体现保险权责对等原则,各方负担还不合理。

“筹资成为了社保长护险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绝大多数社保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来源包含了医疗保险基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医保基金的依赖,使长期护理保险无法持续而健康地成为一个独立制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多,失能或失智老人数量渐创新高,支付范围广泛的医保基金压力会愈来愈大,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可能会造成直接的冲击,影响长期护理保险未来长期的稳定发展。”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认为。

同时,商业长护险的市场前景虽好,但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保险公司亦并未将其作为主力产品去侧重发展。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有多种原因制约了保险公司发展商业长护险的动力。

一是产品定价难。我国长期护理险起步较晚,经验数据积累不足,包括失能失智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康复或加重概率、长期护理费用通胀率、保单继续率等,精算定价和风险测算难度较大,导致目前我国商业长护险整体定价偏谨慎,保费较高。二是长期护理保险的核心环节是服务,商业护理保险业务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首先,2019年7月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 《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 中并没有明确限定评定主体、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合格标准和评定人员合格标准,其中对评定人员的要求也相对简单。测评人员的培训学习、评估的程序以及评估的结果如何公布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规定,评分高低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影响。2021年发布的《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对失能评估标准有一定指导作用,但是还需进一步细化完善。就算是护理部的主任和心脑血管部的主任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判断,也有可能出现分歧。其次,护理成本上升和服务质量混杂,保险公司谨慎拓展合作方。理想情况是保险公司深度参与护理服务机构准入、护理服务机构考核、护理服务人员培训、失能方案制定、核心信息系统建设,但现实情况是,很难找到更低成本和更高效、服务优的供应商和服务方。”东部地区一家寿险公司养老业务部门负责人对记者坦言。

多方责任共担形成合力

《报告》分析认为,提升全社会的长期护理服务保障是一个严峻且艰巨的挑战。社会各方需要形成合力,探索建立多方责任共担、可持续的长期护理解决方案。

“在宏观制度方面,建议政府明确建立多层次护理保障体系,发挥商业保险在提供补充保障、满足多元化需求、促进护理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定位。在监管环境方面,建议行业监管机构逐步健全和完善保险行业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建设,为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风险定价、风险管理、设计产品责任等工作奠定基础。此外,出台财税优惠、拓宽资金投资范围等方面的鼓励性政策。在能力建设方面,建议保险行业加快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包括混合型保障产品、与健康医疗和养老金融产品的结合、保费支付方式创新等。”上述《报告》显示。

同样,来自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谢荻帆撰文表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完善失能等级鉴定、护理服务项目清单、护理服务质量评估等标准化规定,为险企增加护理服务给付提供产品设计和定价依据,进而促进商业长护险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行业应积极探索商业长护险发展路径,引导保险公司全方位做好规划布局。在保险公司高层明确战略定位,做好中长期布局,在深入长护险产业链方面制定3年以上规划路径,同时避免与监管政策不匹配而出现政策风险。

也有保险人士建议,监管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广做调研,开发更多个性化和更有针对性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延伸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比如今年6月,圆心惠保首席战略官陈佳、战略企划经理邹亮发表文章指出,“重疾型长护险”有望在商业长护险市场取得率先突破。

“‘重疾型长护险’解决长护险发展中面临的两大痛点,可满足80%长护风险保障需求。包括规避长护数据缺失制约、提升客户认知和接受度、满足80%长护风险保障需求。‘重疾型长护险’将拓展重疾险责任,覆盖对患者康复期护理费用的风险保障,对提升保险产品的重疾风险保障能力、减轻患者家庭长期护理负担,提高患者及家庭对保险的体验感和认可度,均有较大助益。”上述文章称。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长期护理险”突围由用户上传并发布。
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2011- 东南医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7289号